聯絡資料

葵興國瑞路88號新豐中心A座801室

+ 852 5594 4688

info@housingpro.com.hk

Folow Us

9 1 月, 2025 by housingPro

當代設計的三個提問,期待新一輪顛覆式革命:專訪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成員田博

田博,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成員,他的創作結合了社會性與實驗性,曾獲得多項世界設計獎項,是什麼設計思考,促成了他獨特的創作?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,設計行業的未來在哪?

01

田博

02

田博,平面設計師、藝術指導,2023年獲選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成員。中國美術學院博士,曾在柏林、杭州hesign擔任平面設計,2019年成立設計事務所TEN BUTTONS,作品聚焦設計的社會研究與實驗性,曾獲得D&AD Awards 2024 – Graphite Pencil、ADC 103rd Annual Awards眾多國際獎項,現為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,並在中央美術學院、四川美院等高校講學。

Aspirational Kindergarten-D&AD Awards 2024 / Award 360° (2023)

Aspirational Kindergarten-D&AD Awards 2024 / Award 360° (2023)以「教育是一個全面的過程,目的是培養獨立和完整的個體」為起點,幼兒教育對成年人有影響,成年人的狀態反映了他們在兒童時期所接受的教育。從小到大,從大到小,以此設計了一款字體,每個字母都由大寫和小寫組成。無論使用大寫還是小寫,每個字母的兩種狀態同時存在,由此為幼兒園設計的視覺識別系統,採用簡單的布局,使字體在標識上舞蹈,生動活潑,充滿活力。

04

05

06

07

 

「在地符號」,有其必要?

與田博對話,很像在看他的視覺作品,簡單卻十分有力,這份力量起自於他早年在廣州、杭州求學時對設計的反思:「在地符號」使用的必要性在哪?比如水墨、漢字體這類富有文化辨識度的視覺語言,它們的文化使命是否過於沈重?一定要透過這些手法才能呈現在地性?這個問題啟動了他的博士研究,讓設計回歸最基本的概念,論文著眼烏爾姆造型學院(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,Ulm,1953-68)的戰後設計,如何延續包浩斯對視覺本質的探索,從科學角度思考視覺元素、結構。

「老師引導我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再地性或任何一個文化。中華歷史五千年,我們應該是去延續這五千年,而不是一直回味這五千年。我更喜歡用簡潔、一步到位的方式來做設計。」

Offer of Admission GAFA- Award 360° (2023)
Offer of Admission GAFA- Award 360° (2023)

09

每年,廣州美術學院都會為新生提供特別設計的錄取通知書,作為宣傳與對新生們的祝福。「新生」和「新生活」同字,將生日蛋糕與錄取通知結合,紀念大學生活的開始—新的生日。蛋糕為香薰蠟燭,新生可以點燃它並許願。

10

Guangzhou Design Triennial 2024
Guangzhou Design Triennial 2024

A2

2024廣州設計三年展以「溫度」為題。觸摸是感應溫度的方式,也是感受人與物關聯的方式。設計使用手指在屏幕的觸控操作,在過程中保留了觸摸痕跡,我們將這些痕跡作為元素應用在視覺系統中,從海報到空間圖形都保持一致。

A3

A4

 .

當訊息成為一刷即過的風景,設計的標準在哪?

「社會性」是田博從事設計的重點,他指出當代社會,人感受訊息的方式,已從「慢慢細品的作品」轉化成「一刷即過的風景」,如坐在車廂裡,窗景快速經過,人已經很難品味這張圖做得多細,因為如果「下車端詳」,將被時代的列車迅速拋棄,這種時代變化帶來衝擊,如同20世紀傳統藝術家與工業生產的衝突如出一轍,設計產業即在時代大浪的風口浪尖。

「設計的規則已經變了,細節打磨已不是客戶對設計服務的重點。在『存有即可』的標準下,『簡潔直接』則顯得更加有效,資訊是稍縱即逝的快幕,在快速切換的過程中,清晰的訊息更有可能被人記住,更符合當代需求。」

14

 

Ai終結設計服務?期待新一輪設計革命

一刷即過的風景也間接折射了人對虛擬世界的高需求,站在消費層面,設計服務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:
.
越來越多人樂於在虛擬世界表達與生活,對他(她)們而言,買一件遊戲裝備可能比去實體店買自己穿的大衣更有意思,「虛擬」與「現實」的需求落差,不僅導致實體經濟消費端的匱乏,同時改變了設計的意義,思考這個問題才是當前重點。
.
除了現實消費的下降,高效率的Ai工具同時也給設計服務帶來另一記重拳。
.
科技的發展有時會讓人越來越累,不僅是超量的方案要求,同時人也容易被各種流量、數據影響,我個人對於科技產品持保守態度,而且設計應為一種「合作」,而非「服務」。

當代影像藝術的文獻展《時間測試:國際錄像藝術研究展》海報使用了電腦自帶的文本編輯器進行設計。雙語混合排版與對齊文本產生隨機字符間距差異,作為設計的出發點

當代影像藝術的文獻展《時間測試:國際錄像藝術研究展》海報使用了電腦自帶的文本編輯器進行設計。雙語混合排版與對齊文本產生隨機字符間距差異,作為設計的出發點

16
杜尚的《小便斗》撼動了整個現代藝術史,具有「觀點」的現成物成為創作中更高效的思想表達; 幾年後包浩斯以回歸本質的設計教育改變了20世紀各地的文化景觀,這些創舉不僅是一人之力,而是一群能相互認同的群體彼此共振的結果。

「Ai加速社了社會的新陳代謝,使設計行業越來越廉價,人很難為了窗外風景的意義停下來多看一眼,她(他)們將不斷往前跑,如果設計行業想持續有所獲的話,勢必要有一次新的變化,這將不亞於包浩斯或烏爾姆的設計革命。」

田博,烏爾姆造型學院研究展
田博,烏爾姆造型學院研究展

18

20

.

21世紀,「人本」的思考能為社會整體帶來哪些可能?對田博來說,太過使用科技也是一種時代包袱,Ai雖然提高了設計工作的效率,但卻無法撼動設計的基本概念,也很難造出《小便斗》這類「顛覆式」創作,這是當前「人本」設計最有利的生存視角。變革,從翻新「標準」開始,田博的設計思考是一連串對設計的反思:畫面越豐富是對的?改革技術越多是對的?競賽標準是對的?期待更多人進入這些問題,共構全新的文化格局。

 

參考資料
https://tian-design.com/

 

徐思穎 Hsu Szu Ying (Suly Hsu)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,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,熱愛攝影、旅行。 個人網站https://nowshowup8825.wixsite.com/hsuszuying 臉書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ly.hsu
徐思穎 Hsu Szu Ying (Suly Hsu)
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,
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,熱愛攝影、旅行。
個人網站https://nowshowup8825.wixsite.com/hsuszuying
臉書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ly.hsu

 

 

 

ching hei lau
Author